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东府年俗

东府年俗

关键词:东府年俗,年俗,大荔年俗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大荔之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zhuyanpi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50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
       大年三十,也叫除夕。此日年俗活动甚多,最主要的有三项:贴春联,祭祖,守岁。

  贴春联

  史载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。传说古时东海度朔山有棵大桃树,它的枝叶伸向东北方的鬼门,万鬼皆由此门而入。树下有两位神仙,一个叫神荼,一个叫郁垒,常年把守着鬼门,发现为非作歹的恶鬼,即刻捆起来喂老虎。因此,每逢过年人们就用两块桃木板,刻上神荼、郁垒的画像,竖立在门前用来避邪,这即是桃符的来源。由树桃符到贴对联,是后蜀主孟昶一大创造。他书写的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”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。


  春节所贴的对联叫做春联。春联的种类比较多,有门联、春条、斗方等。门联一般贴在院门两侧,凡新丧未满三年的家庭,所贴门联须是蓝色或是黄色的。春条,视其内容,贴在相应之处。如大门外墙壁上,贴“春回大地”、“一元复始”、进了院子,贴“满院春光”,腰门近旁贴“吉星高照”,屋内面瓮上贴“面白如雪”,米缸上贴“米黄似金”,老人卧室贴“寿比南山”,牲口厩贴“槽头兴旺”等。所有的农家用具,都几乎贴上了春条。如斗上贴“日进斗金”;马车上贴“日行千里”等。人们还把“福、禄、寿”三字,写成正方菱形的斗方,分别贴在门上或正屋中央,表示“财源茂盛”、“福来运转”。还有人把“福”字倒贴上,取谐音福到了之意。另外,还要挂年画,贴门神,这都是贴春联这一年俗的延伸和发展。


  祭 祖

  这是诸多年俗活动中最隆重的仪式。清末民初,东府各县村村有祠堂,年年行族祭,而且家家都要供奉祖先。除夕当日晌午,家家即着手为晚间祭祀做准备。先将束之高阁的先人影轴悬挂起来,再换写家神牌位。一般人家写“××祖先之神位”,其它字可以站着写,唯这“位”字定须正襟危坐来写。否则家神不归位,全家四季便不得安宁。家神排尾设置好后,便摆祭器。祭器有香炉、香筒、蜡台。有钱人家的祭器全是铜质的,呈墨绿色,而一般人家的祭器大都是白铁制成。祭器摆好了,便摆果品。果品有干果鲜果,还要摆三碗炒菜,每个碗上放两根香权当筷子。接下来便上香点蜡,蜡尚红色的,再行叩拜礼。晌午饭一般吃长面,长面象征钱串子,寓来年发财。面熟须先舀三碗以献祖先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,天天如此。


  晌午饭毕,全族集合,到祠堂里举行族祭仪式。族长亲率族人向全族老先人画像行三叩九拜之礼,有的地方还要念祭文。族祭结束后,天色已黑,各家还要提着灯笼,带上香表到自家祖坟请先人回家过年。


  先人请回来后,各家才正式祭祀自己的祖先。供桌正中置一大盘,内放一煮熟的猪头,猪嘴里夹一尾巴,以示全猪。再摆上新换的其它菜食果品及祭酒,而祭酒须得三杯。此际,红烛高照,一团祥瑞,全家数辈人在家长带领下,燃香、燎表、烧火纸,作揖叩头,其仪态神情,可谓虔诚肃穆之至!东府人敬祖感恩之礼仪于此可见一斑矣。


  祭完自家祖先,还要祭家宅六神。灶火爷、马王爷、土地爷、财神爷、龙王爷、火神爷都得敬祭,因为它们都是家庭的保护神。不光如此,蒲城西南乡还用红纸剪成三角形,把下面的角儿糊上,里面装些灶灰,贴在箱、柜、碨子、老槐树上,插上香统统敬祀。这些,都突出反映了道家多神论的思想。


  降至当代,盛大的族祭已不再举行,而家祭的传统幸被继承了下来,只是祭祖的形式和内容比以前简化了许多。如,好些县不再挂影轴,而是以亡者照片代替。再是,祖先木制牌位亦日渐其少,大多数人家都是用红纸裁成牌位的样子,写上“供奉三代祖宗之神位”及奉祀人的姓名,权当牌位用。“文革”期间,四人帮指斥祭祖为封建迷信,意欲扼杀之,但老百姓从来就不以为然。他们说,领导人去世不也送花圈、举行告别仪式么?纪念祖先,何错之有?倘使连“祖”都不要了,哪里还有“国”?至于说到迷信,现代迷信倒是数不胜数。“文革”时的跳“忠字舞”,在胸前的肉上别纪念章,如今的醉心减肥药,痴迷保健品,凡此种种,几人提出过质疑?老百姓贴一纸灶火爷,那是善良人盼望平安心理的折射,与封建迷信根本风马牛不相及!  


  守 岁
 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。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《风土志》。除夕之夜,各相与赠送,称为“馈岁”;酒食相邀,称为“别岁”;长幼聚饮,祝颂完备,称为“分岁”;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“守岁”。除夕之夜,家祭之后,全家团聚一起,点灯围火闲聊,如今大多数家都是集体观赏春节晚会,以等待辞旧迎新的钟声。唐时是夜全家人还要喝花椒酒,将花椒放在盘中,饮酒时撮置杯中,能以驱寒、御潮湿。关中东府亦有吃团年饭的习俗,但多是以酒菜为主。温上几壶酒,弄上几盘子凉菜,炒上几个热菜,用盘端着放在饭桌上。由家长主酒,前三杯须敬天敬地敬祖宗,第四杯自饮,并且要讲几句年节吉庆的话。接下来,晚辈分别给老人敬酒。酒要斟满,杯要端平,双手敬上,还要说些祝酒的喜词儿。敬完酒,一家人便转圈儿轮流欢饮。此日,新媳妇饮酒,老人们绝不责怪,还不住劝喝哩。吃菜时,亦是让老人先动筷子,其余人后吃。有的家还弄上一个火锅,一家人围着,吃得热气腾腾,满头大汗,不光是气氛热烈,亦确是祛寒的妙法儿。团年饭有的县还兴吃饺子。一家人坐着闲聊时就把饺子包好,等到子时(即半夜十二点)才吃,取“更岁饺子”之意,饺子一词亦是借此谐音而得名。为了图吉利,包饺子时有人暗中把一块糖或一枚硬币包在其中,谁吃到了谁就有福。有的老人还有意把包了糖或钱的饺子做个记号,舀给孩子们吃。孙儿孙女们吃到了自然高兴得不得了,全家人亦皆大欢喜。


  除夕夜守岁,蒲城人还有“吃忍柿”的习俗。“忍柿”谐“忍事”,表示在新的一年里,全家人要相互忍让,和和睦睦地过日子。东府有的县除夕夜还有低个子娃爬门坎的讲究。低个娃想长得快,除夕夜就得爬门槛。爬时门里门外各站一大人,一人撴头,一人撴脚,小娃不准说话。外面人问:“撴长了没有?”里面人答:“撴长了。”然后让低个娃从门槛底下爬过。爬过门槛后,低个娃还要手摇门前的椿树,边摇边喊:“椿树椿树你甭长,我长高了你再长。”据说这样来年就会长高许多。这显然是一种古老巫术的遗留。此外,一些县除夕夜还兴烧红火,也叫烤年火。把夏季挖出来的大树根掏净土晒干,加上柏枝和花柴杆燃着,数日不灭,人们称之为“年疙瘩,柏朵火”。二华潼一带于春节凌晨还有煨柏烟的讲究,取的都是来年日子红火的意思。其实这还有更深的文化内涵,似与上古时的“西岳柴祭”有关。东府境内的西岳华山为天下名山,《尚书·舜典》记载,舜每五年一次,于秋八月巡狩西岳,燔柴告天,行望祭之礼。因而,烤年火习俗当是由上古以火祭天的遗风演化而来。


  此外,三十守夜,东府还有一些禁忌。当晚家家须把刀、秤藏起来,以免大年初一看见刀和人犯口舌,看见秤来年常见蛇。三十忌破败,要说吉利话。小孩打碎了碗,大人赶快说:“岁岁平安!”衣物烧着了,就说:“越烧越发!”三十晚上不准骂人,不准说“破”,饺子煮烂了,要说饺子“笑了”。


  交过夜后,家家户户便鸣放爆竹,庆贺新年来临。说到爆竹,这里还有个小常识。宋代以后才产生了以纸卷火药制成的炮仗,宋之前都是用火烧烤竹子,使其爆裂发声,称为“爆竹”。唐人来鹄有诗:“新历才将半纸开,小庭犹聚爆杆灰”,这里的“爆杆”就是“爆竹”。此外,前些年过年各地禁放鞭炮,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下子冷清了许多,年味也显得寡淡之至。说实话,老百姓一年到头就图这一乐,当然放鞭炮造成事故绝非好事,但若以此为标准,那最应该禁的恐怕首推汽车,因为现今车祸之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若能以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燃放鞭炮的无害化,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。


 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的就是,除夕夜最辛苦的当数家庭主妇。是夜,她们一边和家人拉家常,一边捏饺子,还要给全家人把新年的新衣整理停当。一些穷家的主妇,严冬寒风里拆洗被单、淘菜蒸馍,两只手冻得红肿,甚至裂了口子流着血,此日当晚还要给孩子们辫纽门,锁扣眼,钉鞋带,两眼熬得通红,几乎通宵不眠。笔者在此提醒天下的儿女们,不管你远在千里万里,年节也要赶回家来,多陪陪母亲,多敬母亲一杯酒!


  说说话话,不觉东方即白,随着远近村落此起彼伏的鞭炮声,大年初一来临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